2025《女性治理白皮書》
- Eva Tsai
- 5天前
- 讀畢需時 7 分鐘


《女性治理白皮書》由臺灣女董事協會和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安永)共同合作,針對女性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之上市公司(以下稱「女性治理上市公司」;其董事長或總經理,以下簡稱「女性領導者」)進行年度調研。

2025年《女性治理白皮書》以女性在面對顛覆性的力量、變化快速且複雜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永續發展治理上的壓力、挑戰、變化或危機時,帶領團隊克服困難的「韌性領導」能力為主題,於2025年3-4月對臺灣上市公司女性領導者進行問卷調查,共取得112份有效問卷,較2024年回收份數增長約9%;本次回收之有效問卷的公司總市值約新臺幣3.91兆元,占女性治理之上巿公司總市值(約新臺幣6.11兆元)64%,極具代表性。
此次白皮書調研透過「臺灣上市公司女性領導者概覽」、「公司經營調查分析」和「永續發展和ESG」等三大章節,並同步分析臺灣與國際企業之公司經營差異概觀,為女性治理上市公司建立客觀數據分析。除此之外,今年白皮書首次增加蒐集企業女性領導者對2025至2027年全球商業環境的趨勢看法及期望,作為臺灣女董事協會未來協助企業努力的參考。
壹、臺灣上市公司女性領導者概覽
2024年臺灣上市公司共1,041家,其中186家(約18%)為女性治理上市公司;186家中17%的董事長及總經理均由女性擔任、約10%的董/總為同一位女性擔任。男性治理上市公司共1,009家,約85%的董事長及總經理均由男性擔任,其中約20%的董/總為同一位男性擔任。
整體而言,2024年底上市公司總家數較2023年增加約3%,而女性擔任董事長家數成長約9%、擔任總經理家數成長約13%,成長幅度優於整體上市公司成長,此一變化主要來自2024年由男性交棒給女性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較由女性交棒給男性經營的多,且新上市公司中,有6家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為女性。
臺灣接軌國際趨勢,強化董事多元化,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推動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要求上市櫃公司設女性董事席次若不足三分之一者,2025年必須在年報揭露原因及規劃提升女董事席次的措施。在全球促進性別多樣性與平等之趨勢下,臺灣上市公司設有女性董事的家數和比例逐年提升,2024年臺灣上市公司女董比例18.0%。2024年底上市公司女性董事達三分之一以上的公司家數占比為15.7%,要符合女董席次三分之一以上的要求,尚待各方努力。

貳、公司經營調查分析
2024年度臺灣上市公司整體表現亮眼,在營收及EPS有成長的家數占比分別較2023年大幅成長83%和56%,而女性治理上市公司在營收和EPS有成長的家數占比分別為65%和58%,雖略低於整體上市公司成長表現,但相較2023年分別成長51%和26%,顯示女性治理上市公司於國際動盪局勢中展現營運韌性與穩健的競爭力。
新興科技的崛起讓領導者們夾在機會和風險的平衡拉鋸之中,同時還須回應不斷改變的客戶需求和期望,以及管理和因應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性,臺灣女性領導者認為「全球經濟環境轉變、地緣政治顛覆,包括貿易緊張局勢和衝突」(81%)和「新興科技,包含AI」(63%)是影響其產業和市場的關鍵顛覆性力量,比例明顯大於全球和亞太區調研結果,尤其是前者,臺灣的比例為全球的2.3倍、為亞太區的1.9倍。
顛覆性力量雖衝擊產業發展,但也帶來潛在機會,臺灣女性領導者在將新興技術和技術顛覆轉化為企業機會時,認為在策略制定上被視為前三優先的前二大要素是「運用新興技術建立創新優勢,並推動新的工作方式」(79%)及「透過整合顛覆性技術與新穎知識,重新構想我們的營運模式」(70%),其中視此二要素為第一優先者分別為38%及23%。此外,約半數(51%)臺灣女性領導者視「在我們的產業中建構數位生態系統,從競爭走向「合作競爭」」為企業將新興顛覆性技術轉化為機會的重要策略,而僅28%全球執行長們視此策略最為重要,且在各優先順序中的排名最低,展現臺灣女性領導者領導風格重視合作關係與資源整合的雙贏模式。
近年來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上升,從產業政策、貿易保護主義到戰爭和社會動盪,政治風險對商業的影響已波及全球許多企業的高階主管們,76%全球執行長、69%亞太區執行長和61%臺灣女性領導者,對其企業在營運、市場和供應商方面所涉及的全球地緣政治變數的掌握程度高。在「建立或更新商業策略」和「做出市場進入、擴張或退出的決策」時,大部分(超過70%)臺灣女性時常或總是將地緣政治變數納入策略決策,與全球和亞太區調研結果相近。但在「就交易(如併購、合資、分拆)作出決策」時,約半數女性領導者時常或總是將地緣政治變數納入策略決策,與全球(75%)和亞太區(73%)調研結果差異較大。
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的商業模式超越典型的供應商與通路關係,透過生態系統合作,公司可以產生比單獨合作更多的價值,並分享所產生的價值。逾六成臺灣女性治理上市公司已加入、參與或建立生態系統,認為生態系統中最具挑戰性的前三大面向為「業務規劃和策略」(43%)、「參與者的價值和風險分擔」(25%)和「管理和營運」(9%),全球高階主管則認為是「業務規劃和策略」(25%)、「IT架構規劃」(20%) 和「參與者的價值和風險分擔」(18%)。
生態系統的商業模式有多種形式,取決於合作夥伴的產業、需求和目標。臺灣女性治理上市公司加入、參與或建立的生態系統商業模型主要為「銷售通路安排」(60%)、「專案導向、成果基礎」(44%)和「合資企業」(38%),全球調查數據顯示生態系統最主要的商業模式為「混合型」(53%)、「合資企業」(43%)和「市場」(41%),除了「合資企業」 模式外,另兩者的調查結果與臺灣差異最大,尤其臺灣女性治理上巿公司在「市場」模式的比例最小(15%)。
臺灣女性領導者指出其企業的生態系統中前三大重要的夥伴為終端客戶(44%)、提供互補型產品的合作夥伴(43%)、以及供應商(35%),均屬於「策略夥伴」類型;此外,女性領導者認為「終端客戶」的重要性顯著高於全球調研結果。而在建構生態系統時,臺灣女性領導者認為最需要服務供應商支援的前三大領域為「產品和服務開發」(47%),其次為「資訊科技IT」(35%)和「供應鏈」(34%),全球企業高階主管則認為是「資訊科技IT」(57%)、「策略和規劃」(50%)、以及「產品和服務開發」(38%)。關於建構生態系統的重要技術考量,臺灣女性領導者認為最重要的為「信任、控制系統與治理」(50%)、「靈活的業務流程」(49%)和「系統整合」(43%),而全球企業高階主管認為在建構生態系統時,最重要的技術考量為「IT自動化」(38%)和「雲端基礎架構和應用程式」(34%),顯示女性領導者更加重視「信任、控制系統與治理」(高出全球32%)及「靈活的業務流程」(高出全球28%)。
隨著AI快速發展,臺灣女性領導者展現對「負責任的AI」的高度關注,除了已開始投資與部署AI(73%),關注倫理與治理議題(75%)的比例高於美國(53%)。在AI相關治理行動方面,56%臺灣女性領導者表示其企業正在建構AI治理框架、48%則表示其企業正在解決AI模型中的偏見問題。
企業投入大量資源進行AI部署,但若無有效地追蹤AI投資所帶來的實際影響與成果,不僅可能導致資源錯置,更可能錯失技術優勢與治理風險的關鍵時機。逾半數(62%)臺灣女性領導者有在追蹤企業投資或部署AI帶來的影響和成效,其中「營運效率」(87%)、「員工生產力」(68%)和「創造競爭優勢」(62%)為前三大女性領導者認為因投資AI而成長的面向。
關於AI人才的培育或招募,高達91%臺灣女性領導者鼓勵員工接觸與學習AI,其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培育措施與招募策略,展現女性領導者傾向以內部轉型與培養取代外部挖角/招募之特質,優先以自主學習鼓勵作為初步推動方式。

叁、永續發展和ESG
臺灣女性領導者在推動企業永續發展與ESG投資方面展現信心,逾半數對「財務影響指標」(57%)和「董事會監督指標」(55%)很有信心,近半數(49%)對「經營指標」很有信心。面對2050淨零排放政策,雖約16%-37%臺灣女性領導者表示已完成相關因應行動,其中逾三成以上(37%)在因應2050淨零排放政策已完成「了解您為遵守永續政策下之潛在法規變化(例如永續發展報告)的準備程度」,但61%-71%女性領導者表示正在規劃/準備中,顯示她們在企業永續治理上展現積極的態度與領導力。針對歐盟CSRD、ESRS與CSDDD等規範,約二成女性領導者表示進行大膽的變革與轉型以及在某些領域做出重大改變,因多數臺灣企業並非是這些法規的直接適用者,而是作為歐洲企業供應鏈的一環而受到間接要求,但逾七成臺灣女性領導者已採取因應行動措施,其中半數以上表示「進行部分調整以符合規定水準」。隨著2027年臺灣將導入IFRS永續準則,高達95%領導者已啟動調整行動,雖然多數仍處於部分調整與符合階段,但約三成女性治理上市公司已推動重大轉型。
肆、趨勢展望
今年白皮書深入了解臺灣女性領導者對2025-2027年全球商業環境的發展趨勢看法,逾半數臺灣女性領導者認為「AI全面普及」(54%)和「全球供應鏈重組,更靈活和分散的供應鏈結構,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53%)是2025-2027年的主要商業發展趨勢,「隨數據變為關鍵競爭資源,跨境流通頻繁,數據主權與資安是企業營運策略重點」(44%)將是第三大商業發展趨勢。「企業永續經營理念和再生能源技術成熟,持續帶動綠色經濟投資與發展」仍然是關注焦點與趨勢,39%臺灣女性領導者認為其是近兩年的主要商業發展趨勢。另外,臺灣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因此31%臺灣女性領導者預測「人口高齡化,健康經濟崛起」將是近年來商業發展趨勢之一。
◆ 2025女性治理白皮書(中文版)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