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非常木蘭
這天,是陳敏慧脫下高跟鞋的第一天,舉家歡騰。
人在美國的二兒子,昨天就傳了訊息:「Congrats on the last day!」;人在新加坡的大兒子則是一日不差,選在今天來電:「How’s your first day?」。臉書上,她洋洋灑灑紀錄了二十五年來在台灣萊雅的美麗冒險,為自己的職場之路劃下句點,其中一則留言來自先生吳俊賢:「Welcome home.」短短兩個英文單字,情深義重。家裡三個男丁,總算盼到征戰沙場的媽媽回家
職場女性的罪惡感:面對、解決、放下
每個人一天只有 24 小時,過去三十年,她在工作賣命,陪伴家庭的時間自然被相對壓縮。虧欠感不是沒有過,但她並不後悔,也想讓更多女性看見,平衡工作與家庭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家庭一直以來對女性都是最大挑戰,妳今天想要當 CEO、董事長,通常第一個焦慮就是家庭怎麼兼顧?有時候還會有小小的罪惡感,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陳敏慧曾是兩個兒子的「五分鐘媽媽」,小朋友早睡,經常加班的她,只能在他們睡著前趕回家講床邊故事;過去還被稱作「母姊會」的家長會,出席的也多是父親,不是母親。
她深刻明白兒子們內心對媽媽渴望。有一次,她從工作中被請到學校,小朋友看見她,紛紛跑去和兒子說:「你媽媽好正喔」,讓他回家馬上驕傲地和媽媽分享。陳敏慧感受到兒子希望她參與更多學校事務的心情,但既然投入更多時間在現實上不可行,她轉而練習重質不重量。
她認為,所有職場女性都必須練習,工作時不要牽掛家裡,和家人相處時也不要牽掛工作。而這個體悟,是兒子給的,回憶道:「有一次我在家跟兒子講話,他突然說『You are not listening!』我當下是當頭棒喝,因為我真的不小心想到公司的事情去了。沒有用心在聽,小孩是可以感受到的。」從那天起,她有了專注於當下身份的自覺,不小心飄走,得把自己拉回來。
後來,兩個兒子相繼飛往加拿大讀書,遠距加上時差,讓她非常的掛心。她在電話這一端,遠水救不了近火,只能聽兒子訴説在零下二十幾度裡凍傷,而聽到兒子正在面對室友抽大麻時,她只能擔心與焦慮。但只要兒子主動提出求助,她從不缺席,因為她不想錯過當下任何傾聽的機會,想要兒子一輩子都把她作為人生分享的好朋友。
為了促進與兒子更緊密的溝通,她想出一個方法,請兒子每次遇到挫折時,就以「Dear Mom,」開頭,寫信給媽媽,這不僅搭建了我們溝通的橋梁,兒子也學習記錄自己的生活。我收到了很多來自兒子的信,他們一筆一畫將異地生活的心情寫下,「雖然我們不在他們身邊,也許寫信的過程,讓他們感覺就像躲進一個安全的樹洞。」
陳敏慧想告訴所有職業婦女,不要讓對家庭的罪惡感成為包袱,只要規劃得宜,職業婦女也能提供孩子完整的愛。當愧疚油然而生的時候,只要以正面的態度看待,一定能想出解決方法,往前邁進。她承認這是一段很艱難的過程,但只要家人同心,沒有什麽不能剋服,而這背後的大功臣,是一直默默在背後支持她的老公,帶著她一起爬百岳,攜手翻越人生不同的挑戰。
退休後的 30/30/30/10 人生
陳敏慧在職場上的美麗冒險,精彩絕倫。從寶僑被挖角到台灣萊雅擔任品牌經理,一步步成為台灣萊雅第一位台灣籍總裁,亞太區第一位女性總裁;期間,她曾自願降級請調到巴黎總部兩年,也曾接受亞太區大老闆請託,24 小時內點頭同意飛往中國帶兵,且一待就是一年半。每當機會來臨,她說 YES 的速度,簡直像系統預設。
過往種種,讓退休這兩個字放在她身上顯得違和,這位總裁太熱愛工作了,旁人不免好奇她決心退下的原因,「這個退休的概念,其實是希望我的第三人生有不同層面的生活、開啟另一個 horizon。」視訊鏡頭裡的她妝容完整、神采奕奕,除了和我們約定訪問,甚至仍然起了個大早,上完每週四固定的法文課。
退休的第一天,好多好友都說提醒她要記得睡到自然醒,但她卻已早起,安排好法文課。他們都紛紛搖頭,直説實在是太厲害了,退休也要無縫接軌人生。對她而言,退休後不是不能耍廢,而是耍廢只佔 10%,剩下的 90%,要如她所盼望的,為自己開啟多面向的全新視野—— 30% 分給健康與家人、30% 分給學習和旅行、最後 30% 則是回饋社會。
雖沒有直接在沙發躺平,她是深知自己該休息了,過去踩著風火輪的語速、腳程都要漸漸放慢。她說,她事實上是太賣力了,在中國那一年半的拼搏,讓她的身體裡多了一根支架。她努力到身體都抗議,一直跟著她的助理,形容她對工作是 120 分的投入。這份投入,換來的不只是事業上的成功,一路上受她提攜的人更不在少數,往前跑時,要拉著身邊的人一起,這是她的習慣,也是對自我的期許。
回饋社會,從心被觸動開始
事實上,回饋一直是她的核心價值,過去在萊雅期間,她便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包括舉辦傑出女科學家獎、支持弱勢家庭、鼓勵單親媽媽等,也曾在萊雅工廠雇用一群心智發展比較慢的小天使,來為產品貼標籤,「我印象很深刻,有位媽媽和我們說,以前她女兒不能做任何事,現在可以來貼標籤,是改變了她女兒的一輩子。」她相信,一個有意義的企業,在賺取利潤之餘,應該要回饋社會。因此,在萊雅的日子裡,業績達成當然很有成就感,但當她看到受助對象的笑容,才真正感到心被觸動。
在陳敏慧眼中,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職場上,她與來自韓國、以色列、日本、新加坡、法國等十多種國籍的同事共事;生活中,她深信所有人都彼此連動,因而心心念念大環境共好的未來。
她認為,只要每個人都能將自己所長貢獻於社會,這個社會一定會更加的往前邁進,「比方說煮菜不是我擅長的,我常在厨房内上演驚恐的劇情,不是被刀子割到、就是被油淋到。所以如果要回饋社會,我最擅長的專業是什麼?我擅長做品牌管理,若年輕人創業,我是可以給予專業協助,讓他們少走一點冤枉路。」她很清楚,要成為一個女性 CEO 多不容易,於是也樂於分享實戰經驗。而台灣女董事協會,就是她退休後的第一份回饋計畫。
剛柔並濟才有大未來
2018 年創立的台灣女董事協會,陣容華麗非常,除了陳敏慧外,蔡玉玲、莊淑芬、鄒開蓮、童至祥、張舒眉⋯⋯,還有太多太多令人敬佩的職場女董,各自擁有不同領域的資源,透過協會將這些非常木蘭放在一起,能將影響力從點到線到面發揮出來,讓資源極大化。平時能接觸到一位已非常榮幸,有了台灣女董事協會,卻有機會同時與多位女董近距離學習;協會於去年底開辦的女董學院,計畫輔導台灣新一代女性菁英成為兼具實務運作與國際視野的頂尖領導人,規劃了一整年的經驗傳承的領導力講座,從 Networking、Mentoring,到國內外企業參訪,只要是符合條件的潛力女性企業家,都有機會報名參與。
陳敏慧在退休後,義不容辭接下女董學院執行長的棒子,為的是將台灣各個角落的「木蘭」集結在一起。
她更以多年的職場經驗及相關研究資料,肯認女性在職場上的價值,「女性比較有同理心、懂得規避風險,第三方調查可以證實,董事會有女性董事的時候,這家公司的營運成效通常比較好。」有別於男性基因的「衝衝衝」,女性在思考上更多元、全面。
可惜的是,她觀察到女性對職涯發展還是較容易退縮。她看過不少女性同仁替自己預設天花板,認為自己沒辦法勝任更多責任,或家庭會影響事業發展;反觀男生,總是先做了再說。她認為,當機會來臨,女生思緒細膩,總需要考慮再三,難以跨出第一步,「我常說,機會來了就說 YES,不管你覺得自己有沒有準備好。」專注於自己的強項,而不是總在檢討不足,是女性需要練習的課題。
根據女董協會提出的白皮書,目前台灣上市上櫃董事長、總經理級別的女性,只佔 8%。「我在美妝產業,大部分消費者都是女性。但你會發現女性同仁從基層人數佔比較多,爬得越高佔比越少,我開全球 CEO 大會,黑壓壓一片都是男性。」陳敏慧說,作為這種場合的少數,再多不安也要克服,勇敢站出來,表達不同的想法。
男性領導者成為壓倒性多數的原因,除了女性本身的信心缺乏外,還有長期以來的社會框架,「我看到很多台灣企業,在傳承的時候是傳給兒子,因為覺得女生不要太累。」許多時候,傳統「體貼女性」的想法,也容易在不經意中形成壓迫,「有人說『女生為什麼要那麼辛苦?』,但搞不好她吃苦當吃補,甘之如飴。辛不辛苦,應該由我們自己決定。」人生的自主權,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上,要在職場成為領導者,還是在家相夫教子,都不該被社會眼光左右。
而在普遍以男性為主導的職場中,女性彼此之間的連結更顯重要。陳敏慧認為,相同性別間的 bonding 是難以被取代的,遭遇同樣的家庭掙扎、同樣的職場難題,這讓女性之間的交流非常自在。
在未來二十年,她期許全台企業男女董事的比例,能各半,「剛柔並濟,才有大未來。」陳敏慧脫下高跟鞋後的第三人生,是回家,也是再次從心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