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logo.png

誰說新創只能年輕有為 成功創業家,你猜平均幾歲?


貝佐斯雖然年輕時就創立亞馬遜,但公司達到高峰是在中年之後。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來源:天下雜誌717期 2021-02-22


台灣奧美共同創辦人 / 台灣女董事協會常務監事 莊淑芬


【莊淑芬專欄】一般認為新創公司,都是年輕人的天下,《哈佛商業評論》卻發現成功者跟你想像不同。中年人跟Z世代,可以在新創成為神隊友嗎?


眼前膠原蛋白無縫呈現的兩張Z世代臉龐,被問及近日的挑戰時,不約而同欲言又止。這是我為了貼近他們,打開潮流視窗的餐敘場域;面對面的隔代交談,雖嫌八股矯情,卻總能相互觸動。


這次,他們說,面對組織裡的實習生,麻煩多於助益。聽完為何不的理由後,我建議闡明工作程序,提高容錯率,助對方一臂之力;在組織擴大地盤,學會接納別人、下放權責。回顧曾是生手的經驗,兩人恍然大悟:培育新人猶如長照。


華麗轉身當YouTuber的一位,提及朋友在堪稱幸福企業的社群網站任職,從上到下或千禧或Z世代,主管不諳管理,部屬各行其是;工作表象歡樂無比,內心深處深感焦慮。以創新聞名的新創公司,多半主張平等開放,層級分明的管理架構,顯然與組織文化扞格不入。

就我所知,人才拔河賽從未停止,而方興未艾的自由工作者比比皆是。無論新創或傳產,捍衛人才不容小覷。

身為領導人責無旁貸,傾聽員工心聲,凝聚團隊共識,採取且戰且走的滾動式管理,或創新實驗或定期檢驗,也不吝設置培訓課程,強化領導力。


就在創新是一門顯學之際,經由友人安排,有幸與台灣獨角獸之一的沛星科技共同創辦人游直翰會面。


這位長年鑽研人工智慧(AI)的高材生,自稱不曾設過停損點,卻深諳創業維艱的硬道理。開拓日本市場時,利用地緣連結的三家咖啡廳穿梭自如,以快速約會的方式與客戶密集碰面,由於輪轉頻度高,所有侍者都認得他;匍匐前進的節儉美德,表露無遺。


沛星科技共同創辦人游直翰。(天下資料)

雖然度過3年零營收的慘澹歲月,卻在成立7年後深獲創投青睞,以高達22.4億台幣的海內外挹注資金,躍居2019年台灣新創領域投資總計的第一名。


敏捷高效、持之以恆的行事作風,再加上謙沖為懷的應對態度,有別於新創家不可一世的風貌,當下令我耳目一新,真心覺得有為者亦若是。


創投投資熱點大洗牌


眾所皆知,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新創圈早已感受凜冽寒風,亞洲最大風險投資基金軟銀願景基金,投資失利高達177億美元,創下該集團39年來最大赤字。疫情改變一切,當然也牽動投資領域的先後順序。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指出,「美國創投投資熱點十大領域中,健康醫療產業、遠距、行動及虛擬化等數位新醫療服務型態,公然擠下金融科技和人工智慧。」德不孤,必有鄰,台經院最新資料顯示,醫療科技高居台灣新創投資總額的榜首,遠超過第二名的自動化科技。


至於本地創業趨勢,男女有別。普華永道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日前發布的「2020台灣新創圈大調查報告」中,女性創業趨勢首選消費性產品,依次為農業科技、食品與餐飲、電子商務、生技醫療與教育科技。男性創業有所不同,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高居第一,物聯網名列第三,企業服務排在第五(其餘與女性同)。

該研究進一步探討新創企業家所期待的外界協助,超過半數的三大需求,涵括學習課程、專家或業師的諮詢與輔導,以及市場行銷。有心人士不妨從產業別下手,提供隨需應變的相關服務。

放眼世界,當人們論及新創投資領域,絕大多數都聯想到年輕世代;就現實面看來,創投公司也確實偏愛此群,原因有二,一是年輕有為、潛力無窮;二是缺乏資金,易於談判。在暢行無阻的普世價值中,擁抱年輕才是王道,值此之時,中年創業的倡議,似乎孤掌難鳴。


中年創業家的優勢


所幸,2018年7月的《哈佛商業評論》終於發出不平之聲,一份鏗鏘有力的調研報告指出,真正成功的新創企業家,平均年齡為45歲,軟體公司40歲,石油、天然氣和生技等產業則提高為47歲。反觀調查中的年輕創業者,多以社群媒體為主,面對消費者,提供資訊科技服務,入行的行業門檻相對較低。


該報告繼續直搗黃龍,「中年創業家之所以成功,工作經驗扮演關鍵角色。如果同時有兩位企業家,除了年紀,投資方對他們一無所知,一般而言賭注年長者,勝算較大。」


來源:天下雜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