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 1983 年的勤誠興業,是全球機架式、塔式伺服器及個人電腦機構方案的設計及製造先驅,以臺灣總部為中心布局全球,在美、中、英、德皆設有分公司,並於東莞、昆山、臺灣設有生產基地。
在中美貿易戰與 COVID-19 疫情雙重夾擊下,不少臺廠選擇將供應鏈分散至東南亞、美洲等地區,勤誠興業也趁此契機返臺擴廠,除了在五股增設 NCT 打樣廠,更斥資新臺幣 27 億元在嘉義建立高度自動化新廠,希望藉此發揮客製化與彈性製造的優勢。來看素有「機殼一姐」之稱的陳美琪董事長,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駕馭多方挑戰,持續帶領勤誠興業邁向藍海。
Q:COVID-19 疫情推升各種雲端需求,對伺服器產業應有正面助益,然而,全球經濟環境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您如何看待疫情對於產業的影響?
A:我們對疫情一向看得比較悲觀,儘管近期陸續有疫苗的好消息問世,但我們還是習慣做最壞的打算,預估未來的兩到三年,世界一定仍是充滿動盪,企業必須居安思危。
但在動盪與不確定之中,我們抓住一個方向:雲端應用。這之中包含了互聯網、5G、AI、edge computing 等技術,無論發生何種天災、甚至戰爭,cloud business 是不會斷的,每個產業、每家企業都需要數據,因為看到了這個長期趨勢,讓我們仍然勇於投資、並選擇在臺灣大舉擴廠。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如果企業投資又轉為保守,那企業的機會在哪裡?事實上,公司成立這麼久以來,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淡定,或許,正因我是女性企業家,做任何事都是鉅細靡遺、不放過每一個小細節,造就今日的勤誠。
Q:經歷中美貿易戰和 COVID-19,勤誠興業積極尋求轉機,除了嘉義新廠,未來三年公司還將增加哪些領域的投資?
A:從 2018 年中美貿易戰、到 COVID-19 疫情,我們清楚看到全球供應鏈正走向分散化、區域化,我們也知道不能把生產全部集中在中國大陸。當初,之所以會決定擴建嘉義廠,為了就是繼續保住美國的訂單,美國客戶很明白告訴我們,若沒有中國大陸以外的製造廠,未來就不再給予訂單。
然而,中國大陸做為全世界最大的雲端應用市場,相較於美國訂單由少數幾家大客戶貢獻,在中國大陸,無論中、大、小型企業都對伺服器有高度需求,雖然產品毛利較低,但我們在中國大陸的業績勢必也不能放棄。
是以,勤誠的策略就是:用中國大陸的營業額、加上美國訂單的獲利,讓公司維持一定的現金流及獲利水準。在未來,我們規劃將大陸 50% 的產能移到嘉義廠,並新增機殼外觀設計、跨領域材料等新事業部門,希望開發更多利基型的產品,如高爾夫球車底下使用的小型伺服器用機殼,必須做到外觀美、體積小且能耐得住風吹雨淋;而原本的東莞、昆山廠,在中國大陸新基建的需求下,則可望承接更多其他中國大陸客戶的訂單。
除了分散生產基地、分散風險,嘉義新廠也積極扮演「人才培育」的重要角色。勤誠興業過去三十多年,雖然以研發業務起家,但工廠端只做最沒價值的沖壓跟組裝,各種 know-how 都存在老師傅的腦中,難以傳承與複製。是以,我們現在回過頭建立模具中心,集合多年來模具生產經驗與資產,將模具設計逐步改為標準化、模組化、並導入系統化。
展望未來,模具生產勢將走向數位化,一套模具可能有 2、300 個零件需要開模,如果能做到數位化、標準化、系統化,不僅在前端的模具繪圖可由不同國家的團隊共同完成,大幅縮短設計時間;各個零件的生產,也可視不同國家地區工廠的成本及生產效率,彈性做最佳化的調配。但要強調的是,我們的智慧製造是低成本的自動化,絕對不是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
在全球供應鏈持續變化的大趨勢下,可預見,未來三年我們很可能為了貼近客戶,進一步再到印度、美國、德國等地設廠,若能把臺灣打造成試驗場域,並累積人才培養的經驗,未來可將整廠經驗複製、輸出到其他國家。
Q:企業投資很重要的一塊就是投資人才,隨著貴公司往不同的市場延伸,所需人才有何變化?人才吸引策略是否改變?
A:現在製造業走入「少量多樣」的時代,無論任何產品,必須要跨領域、懂美學、會講故事、有創新的工作環境,單純的工廠根本沒辦法適應現在的產業競爭。
在人才培育上,我們希望能結合「江湖智慧」跟「學院素養」,這個產業裡有太多 know-how,過去三十多年,R&D 我們只做 Design、沒有 Research,現在我們開始要深化研發,臺灣的年輕人是需要被培育的,我希望能把每一個員工都訓練成兼具現場生產經驗以及管理強項的人才。
同時,我們積極改變主管的 mindset,從策略、業務、研發到少量多樣開發等,不斷地透過參與演講、在職訓練、分享會等方式,讓每位主管持續學習成長,打通公司的任督二脈,包括了解客戶價值、客戶需求、以及每個場域的 know-how,踏踏實實地逐一找出公司既有問題與未來機會,相信不出三年,我們的團隊便可打遍天下無敵手。
在環境面,我們大力投資在新莊的新總部與嘉義新廠,致力打造新世代人才會喜歡的工作環境。只要走進我們新總部,一定會注意到公司每個角落都充滿著藝術品,我希望透過各種方式,讓我們的主管、員工有更深的美學素養與多元專業知識,讓每位員工在這裡有全方位的職涯發展;嘉義廠也是,除了追求智慧製造,我特別要求牆壁一定要做仿清水模設計,大量採用綠建築工法,希望讓每個員工一進到裡頭就能感覺到:我來這不只是操作機台,更能在這發揮自我價值,進而願意相信這是一家有未來性、有願景的公司,而這些都有助於我們人才的吸引與招募。
Q:當今的企業幾乎都有數位轉型的需求,為了讓公司持續保有競爭力,貴公司的未來發展策略、人才培育有何具體規劃?
A:這是一個學無止境的年代,主事者的格局,決定了一家企業的高度,尤其,現在全球企業都在進行數位轉型,管理階層必須從自身做起,永無止盡地學習,方能帶領公司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
我沒什麼嗜好,就是喜歡工作、喜歡念書。想要留住人才,除了讓員工衣食無缺、有醫療保障之外,更要讓員工能在此提升自己的能力,勤誠一向非常注重員工的個人發展,公司目前設有 talent program,鎖定關鍵人才重點培育,定期進行工作輪調、提供機會讓員工到海外分公司輪調,同時,也積極送這些表現優異的員工至 EMBA 進修。在新建的嘉義廠,我們與多家大專院校進行產學合作,在工廠端不僅是操作機台,還有很多 know-how 要學,我希望每個進到我們公司的員工,不會永遠都是小兵,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將相之才。
延伸到企業經營,過去很多主管可能都專注在營業額的成長,但不了解身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責任在哪裡。2020 年是我們公司的 ESG 元年,做為一家負責任的上市公司,我認為不應只是被動地出具 CSR 報告書,而是要帶領一群具有永續理念的人,願意不斷學習、不斷突破。「永續」是一種企業文化,這關乎到主事者的 mindset,必須從人才培育、產品設計、流程改善、到各項策略規劃一點一滴落實,讓員工感受到主事者的決心。
本文轉載自PWC官網:CEO觀點專區
Comentários